调兵山,大工业时代的蒸汽史诗――辽宁铁岭市调兵山蒸汽机车主题自助游攻略 编辑:旅游圈小编 来源:互联网 阅读次数:
导读:
坐在“和谐号”动车那舒适整洁的车厢里,在高铁线上以每小时300多公里的高速飞奔,车窗外的景物飞一般地向后掠去,望久了人竟然会有点恍惚,在脑海的深处又浮现出那头久违的“钢铁巨兽”的身影:一个黝黑的庞然大......
坐在“和谐号”动车那舒适整洁的车厢里,在高铁线上以每小时300多公里的高速飞奔,车窗外的景物飞一般地向后掠去,望久了人竟然会有点恍惚,在脑海的深处又浮现出那头久违的“钢铁巨兽”的身影:一个黝黑的庞然大物,转动着红色的巨足,呼啸着,夹裹着浓烈的烟云从远方隆隆驶来,天空被遮蔽,大地在震颤……那就是我童年记忆中的蒸汽火车。
如今,这个身影又一次牵引着我踏上温暖的怀旧之旅:在沈阳摄友的指点下,前往辽宁省调兵山市,去亲眼再见一下,那些依然“活着的”一直令我无法忘怀的蒸汽火车。
北方滴水成冰的冬天却是拍摄蒸汽火车的最佳季节:天气冷有利于机车蒸汽的形成,更能显示白色蒸汽的魅力;皑皑白雪与机车那黝黑的身躯和红色的车轮更是色彩的绝配。来调兵山拍这些蒸汽巨兽的摄友们更喜欢追逐它们于晨曦和黄昏之时,金色的阳光洒遍大地,白色的蒸汽喷薄而出,那些本来很阳刚的黑色钢铁便会显出难得一见的铁骨柔情来…… ![]() (调兵山车站前的300米曲线是绝佳的摄影拍摄点 作者:子维)
我驱车从沈阳赶到调兵山车站时已经是午后,车还没停稳,耳畔就已经传来那久违的汽笛长鸣之声,那声音撩拨得我激动不已:它在这,它真的在这,它还活着……
抱着相机,从无人把守的出站口冲上站台,眼前却只有空荡荡的站台和数根光秃秃的铁轨,哪有蒸汽机车的影子,可我明明亲耳听到机车的汽笛声啊,难道真是我的幻觉?
在天桥下的铁轨上,终于碰见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巡道工,他瞟了一眼我手中的相机,嘴里嘀咕着“又一个拍火车头的,大过年的还跑这来,有啥拍头,傻啊,大概又是韩国人……”,低头从我身边走过,我无心跟他解释自己不是韩国人,只顾自己心中暗喜:这里真有火车头! 终于在远处的铁轨上,出现了那曾经熟悉无比的身影:一个冒着黑烟,吐着白雾的黑漆漆的蒸汽机头正牵引着一列颜色斑驳的绿皮车厢,缓缓地朝站内驶来…… 看见了,看见了,真的是蒸汽火车,它还活着!我忙不迭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手因为激动而在不停地颤抖,越想控制却抖得更加厉害,顾不得这些了,快门立时响起……列车进了站,稳稳地停靠在了站台上,调兵山是个小站,往来旅客本就不多,旅客下车之后,片刻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机车头,甩开身后的车厢,缓缓地向我立足的天桥驶来,当它从我脚下经过的时候,如同一个老顽童一样,刻意大喘了一口气,瞬时便将我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
转到车头的另外一面,车组的另外两位师傅正在仔细地擦拭着机车的行走部分,并给行走部分上油润滑,以减少机械的磨损,那专注的神情,就如同一位孝子在服侍自己的老父亲一样,在他们的眼中,这些活着的老家伙就像他们的父亲,像他们的师傅,像他们的兄长…… 就在我仔细打量着SY1772时,忽然发现原本冷冷清清的调兵山车站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热闹非凡起来:两个站台间,五股铁轨上,象是事先约好似的,竟然一下子又开来了SY1767,SY1771两台机车,最有意思的是SY1767,由于没有调车转盘,它竟然是倒着把一列绿皮车厢拖进了车站。 SY1761则为我表演了机车头挂车的节目,而最先来的SY1772则为我表演了机车尾挂车,三位老家伙的精彩表演自然博得我的阵阵喝采,也谋杀了我N次的快门。 此时,已是夕阳西斜,挂上车厢的SY1761、SY1772同时冒起浓浓的烟来,它们又要出发了。
我伫立在站台之上,举起相机,准备着用快门声,为老伙计们送行。 当SY1772、SY1761先后离开后,最后经过我身旁的是SY1767,它也象个老顽童似的,故意吐了一口气,将我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在这片被夕阳映射成粉色的烟雾中,它的身影一下子模糊了…… 夕阳为这些钢铁巨兽涂抹上了一层粉黛色,真的令它们显现出别样的柔美,在夕阳中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然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恐怕眼前的这一幕就是蒸汽机车完美谢幕时的最美写照。 再见!蒸汽火车,我心中的老伙计,一路走好!
本文关键词: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
||
{"remain":2730,"success":1} |